内篇
地贵平夷,土贵有支。
支龙贵平坦夷旷,为得支之正体。而土中复有支之纹理,平缓恬软,不急不躁,则表里相应。然却有支体而得垅之情性者,直如掷抢,急如绷线,谓之倒火硬木,此阳中含阴也,法当避杀,粘唇架折而葬。刘氏所谓直急则避,毬而凑檐是也。阳者为弱,本宜凑入,奈何性急,要缩下一二尺,缓其急性,苟执支法插之则凶。此支龙之至难体认者,故景纯谓支龙之辨,盖言此也。
支之所起,气随而始;支之所终,气随以钟。
此言平支行度体段,原其始则气势随之而行,乘其止则气脉因之而钟,观势察脉,则可以知其气之融结矣。
现支之法,隐隐隆隆,微妙玄通,吉在其中。
隐隐,有中之无也;隆隆,无中之有也。其体段若盏中之酥,云中之雁,灰中线路,草里蛇踪,生气行乎其间,微妙隐伏而难见,然其吉则无以加矣。
经曰:地有吉气,土随而起;支有止气,水随而比。势顺形动,回复始终,法葬其中,永吉无凶。
引经以明上文支龙行度,言平夷之地,微露毛脊,圆者如浮沤,如星,如珠,方者如箱。如印,长者如玉尺,如芦鞭,曲者如几如带,方圆大小不等者如龟鱼蛙蛤,是皆地之吉气涌起,故土亦随之而凸起。及其止也,则如鸡窠旋螺之状,言形止脉尽而一水交度也。高水一寸,便可言山,低土一寸,便可言水,此支气之止,与水朋比而相为体用者也。势顺形动者,龙势顺伏而不反逆,局形活动而多盘旋,砂水钩夹,回环重复,首尾无蔽,始终有情,依法自可扦穴。
图片
---土地以平坦开阔为贵,土质以有脉络纹理为贵。
支龙(平坦之地的龙脉)以平坦开阔、宽广空旷为贵,这才是支龙的正统形态。而且在土质中又有支龙的纹理,平缓柔和、安静沉稳,不急促不躁动,这样外在形态与内在特质就相互呼应。然而也有呈现支龙的形态却有着垅龙(山地的龙脉)的性情的情况,走势笔直得如同投掷出去的长枪,急促得如同绷紧的丝线,这被称为倒火硬木,这是阳中包含着阴的情况,按照堪舆之法应当避开煞气,采用粘唇架折的方法来下葬。就像刘氏所说的,遇到走势笔直急促的情况就要避开龙脊(毬)而靠近龙檐(指龙脉边缘较缓之处)。阳代表着柔弱,本来应该靠近来下葬,无奈其性情急促,所以要缩下一二尺,缓和它的急劲,如果固执地按照支龙的一般方法来下葬就会有凶险。这是支龙中最难辨认的情况,所以郭景纯(郭璞)所说的支龙的辨别,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。
支龙起始的地方,生气也随之开始生发;支龙终止的地方,生气也随之汇聚。
这说的是平地支龙运行的形态,推究它的起始,那么气势就会随着它运行,趁着它停止的地方,那么气脉就会因此而汇聚,观察其气势和脉络,就可以知道生气在哪里融聚结合了。
辨别支龙的方法,在于它隐隐约约、似有似无又微微隆起的形态,其中的道理微妙而又与自然相通,吉祥就蕴含在其中。
隐隐约约,是指有却像是没有;微微隆起,是指没有却又像是有。它的形态就像茶盏中的酥油,云朵中的大雁,灰烬中的线路,草丛里的蛇踪,生气在其中运行,微妙隐秘而难以看见,然而其中的吉祥却是无与伦比的。
经书里说:土地有吉祥的生气,土壤就会随之隆起;支龙有停止汇聚的生气,水就会随之靠近。地势走势顺畅,地形形态灵动,回环往复,有始有终,按照堪舆之法在这样的地方下葬,就会永远吉祥而没有凶险。
图片
引用经书来阐明上文所说的支龙的运行情况,意思是在平坦开阔的地方,微微露出如毛发般的山脊,圆形的如同漂浮的水泡,如同星星,如同珍珠;方形的如同箱子,如同印章;长条形的如同玉尺,如同芦苇做的鞭子;弯曲的如同茶几,如同带子;那些方圆大小各不相同的如同乌龟、鱼、青蛙、蛤蜊,这些都是土地中吉祥的生气涌起的表现,所以土壤也会随之而凸起。等到支龙的生气停止汇聚的地方,就会呈现出如同鸡窝螺旋的形状,这是说形态停止、脉络到头,而且有一条水流交汇环绕。地势高出一寸,就可以称作山;地势低洼一寸,就可以称作水,这就是支龙的生气停止汇聚的地方,与水相互靠近、相互为用的情况。所谓势顺形动,是指龙脉的走势顺畅伏行而不反向逆行,布局的形态灵动而多有盘旋,砂(指周围的山丘等)和水相互钩连夹护,回环往复,从头到尾没有遮蔽,始终充满情意,按照堪舆之法自然就可以确定墓穴的位置。
这一段专门讲'支’,也就是平地气脉。地要平坦的才算好,而地中又要有气脉的纹路才算好。气脉在实际中较难观察,因其隐隐约约,若有若无,但是一旦找准了就特别吉祥。列举了经书中的几种平地有吉气的情况,形状如珍珠、印章、茶几、带子、乌龟、鱼、青蛙、蛤蛎等等。支龙在碰到低洼处时,生气聚集呈现鸡窝螺旋状。察砂必须结合观水,两者形成回环往复、环抱状就是点穴最佳的地方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下一篇:没有了